序号
|
名词术语
|
说明
|
1
|
主要性能参数
|
表示阀门的主要参数,如公称压力、公称通经、工作温度
|
2
|
公称压力
|
是一个用数字表示的与压力有关的标示代号,是供参考用的一个方便的圆整数
|
3
|
公称通径
|
是管道系统中为所有附件所通用的用数字表示的尺寸,以区别用螺纹或外径表示的那些零件。公称通径是供参考用的方便的圆整数,与加工尺寸只呈不严格的关系
|
4
|
工作压力
|
阀门在适用介质温度下的压力
|
5
|
工作温度
|
阀门在适用介质下的温度
|
6
|
适用介质
|
阀门能适用的介质
|
7
|
适用温度
|
阀门适用的介质和温度范围
|
8
|
壳体试验
|
对阀体和阀盖等联结而成的整个阀门外壳进行的压力试验。目的是检验阀体和阀盖的致密性及包括阀体与阀盖联结处在内的整个壳体的耐压能力
|
9
|
壳体试验压力
|
阀门进行壳体试验时规定的压力
|
10
|
密封试验
|
检验启闭件和阀体密封副密封性能的试验
|
11
|
密封试验压力
|
阀门进行密封试验时规定的压力
|
12
|
上密封试验
|
检验阀杆与阀盖密封副密封性能的试验
|
13
|
渗漏量
|
作阀门密封试验时、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由密封面
|
14
|
吻合度
|
密封副径向最小接触宽度与密封副中的最小密封面宽度之比
|
15
|
类型
|
按用途或主要结构特点对阀门的分类
|
16
|
型号
|
按类型、传动方式、连接形式结构特点、阀座密封面材料和公称压力等对阀门的编号
|
17
|
主要外形尺寸
|
阀门的开启和关闭高度、手轮直径以及连接尺寸等
|
18
|
连接尺寸
|
阀门的管道连接部位的尺寸
|
19
|
整定压力
|
安全阀在运行条件下开始开启的预定压力。在该压力下,开启阀瓣的力与使阀瓣保持在阀瓣保持在阀座上的力平衡
|
20
|
超过压力
|
指超过安全阀整定压力所增加的压力,通常用整定压力的百分数来表示
|
21
|
回座压力
|
指阀瓣重新与阀座接触,亦即开启高度变为零时,进口处的静压力值
|
22
|
启闭压差
|
安全阀整定压力与回座压力之差,通常用整定压力的百分数来表示
|
23
|
冷态试验差压力
|
安全阀在试验台上调整到开始开启时进口处的静压力,该压力包含了对于背压力和温度等运行条件的修正
|
24
|
排放压力
|
整定压力加上超过压力
|
25
|
排放背压力
|
是介质通过安全阀流入排放系统时在阀门出口处形成的压力
|
26
|
附加背压力
|
装置运行时在安全阀出口处存在的静压力,它是由其它压力源在排放系统中引起的
|
27
|
开启高度
|
阀瓣离开关闭位置的实际升程
|
28
|
起始升程
|
指最初的升程、它使位移变换器或类似仪表上出现首次位移指示
|
29
|
流量面积
|
指阀门进口端到阀座密封面间的最小截面积(但不是指“帘”面积),用来计算无任何阻力影响时的理论排量
|
30
|
流道直径
|
对应于流道面积的直径
|
31
|
帘面积
|
当阀瓣在阀座上方升起时,在其密封面之间形成的圆柱面形或圆锥面形通道面积
|
32
|
理论排量
|
是流道截面积与安全阀流道面积相等的理论喷管的计算排量
|
33
|
排量系数
|
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
34
|
额定排量系数
|
排量系数与减少系数(取0.9)的乘积
|
35
|
额定排量
|
实际排量中允许作为安全阀适用基准的那一部分,即按下列a、b或c计算的值
a、实际排量×减少系数(取0.9)
b、理论排量×排量系数×减少系数(取0.9)
c、理论排量×额定排量系数
|
36
|
当量计算排量
|
当流体的压力、温度或特征不同于额定排量的工矿时安全阀的计算排量
|
37
|
频跳
|
安全阀阀瓣迅速异常来回运动,在运动中阀瓣接触阀座
|
38
|
颤振
|
安全阀阀瓣迅速异常来回运动,在运动中阀瓣不接触阀座
|
39
|
静态特征
|
稳定流动状态下,减压阀出口压力与进口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函数关系
|
40
|
动态特征
|
在进口压力、流量突然变化,或其它扰动因素的作用下,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与流量的函数关系
|
41
|
流量特征
|
稳定流动状态下,当进口压力等参数不变时,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与流量的函数关系
|
42
|
压力特征
|
稳定流动状态下,当流量等参数不变时,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与进口压力的函数关系
|
43
|
静态特性偏差
|
稳定流动状态下,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变化所引起的出口压力变化值
|
44
|
流量特征偏差
|
稳定流动状态下,当进口压力等参数不变时,减压阀流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出口压力变化值
|
45
|
压力特性偏差
|
稳定流动状态下,当流量等参数不变时,减压阀进口压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出口压力变化值
|
46
|
相对静偏差
|
减压阀的静态特性偏差与给定的出口压力之比值
|
47
|
相对流量特性偏差
|
减压阀的流量特性偏差与给定的出口压力之比值
|
48
|
相对压力特性偏差
|
减压阀的压力特性偏差与给定的出口压力之比值
|
49
|
压力增长系数
|
减压阀的压力从额定值降到零(小于允许泄露量)时出口压力的增长率
|
50
|
最大流量
|
在给定的出口压力下,当其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流量上限
|
51
|
减压比
|
减压阀进口与出口的绝对压力之比
|
52
|
关闭压力
|
介质停止流动,减压阀完全关闭时的出口压力
|
53
|
最高允许压力
|
在给定温度下疏水阀壳体能够持久承受的最高压力
|
54
|
工作压力
|
在工作条件下疏水阀进口端的压力
|
55
|
最高工作压力
|
在正确动作条件下,疏水阀进口端最高压力。它由制造厂给定
|
56
|
最低工作压力
|
在正确动作情况下,疏水阀进口端最低工作压力
|
57
|
工作背压
|
在工作条件下,疏水阀出口端的压力
|
58
|
最高工作背压
|
在最高工作压力下,能正确动作时疏水阀出口端的最高压力
|
59
|
背压率
|
工作背压与工作压力的百分比
|
60
|
最高背压率
|
最高工作背压与最高工作压力的百分比
|
61
|
工作压差
|
工作压力与工作背压的差值
|
62
|
最大压差
|
工作压力与工作背压的最大差值
|
63
|
最小压差
|
工作压力与工作背压的最小差值
|
64
|
工作温度
|
在工作条件下疏水阀进口端的温度
|
65
|
最高工作温度
|
与最高工作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
|
66
|
最高允许温度
|
在给定压力下疏水阀壳体能持久承受的最高的温度
|
67
|
开阀温度
|
在排水温度试验时,疏水阀开启时的进口温度
|
68
|
关阀温度
|
在排水温度试验时,疏水阀关闭时的进口温度
|
69
|
排水温度
|
疏水阀能连续排放热凝结水的温度
|
70
|
最高排水温度
|
在最高工作压力下疏水阀能连续排放热凝结水的最高温度
|
71
|
过冷度
|
凝结水温度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之差的绝对值
|
72
|
开阀过冷度
|
开阀温度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之差的绝对值
|
73
|
最大过冷度
|
开阀过冷度中的最大值
|
74
|
最小过冷度
|
关阀过冷度中的最大值
|
75
|
冷凝结水排量
|
在给定压差和20℃条件下疏水阀1h内能排出凝结水的最大重要
|
76
|
热凝结水排量
|
在给定压差和温度下疏水阀1h内能排除凝结水的最大重要
|
77
|
漏汽量
|
单位时间内疏水阀漏出新鲜蒸汽的量
|
78
|
无负荷漏汽量
|
疏水阀前处于完全饱和蒸汽条件的漏汽量
|
79
|
有负荷漏汽量
|
给定负荷率下蒸汽疏水阀的漏汽量
|
80
|
无负荷漏汽率
|
无负荷漏汽量与相对应压力最大热凝结水排水量的百分比
|
81
|
有负荷漏汽率
|
有负荷漏汽量与试验时间内实际热凝结水排量的百分比
|
82
|
负荷率
|
试验时间的实际热凝结水排量与试验压力下最大热凝结水排量的百分比
|